新闻频道

当前位置:国学 > 国学讲堂 > >正文

萧何张良是如何幸免于刘邦“虎口”的

2016-01-05 14:26:27 来源:当代商报 编辑: 宋亮

  汉代接秦而来,历史上盛称汉承秦制。尽管有学者认为汉代是中国的第一个平民政权,但除了皇帝原本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下层出身的地痞无赖以外,实际上很多最重要的措施,都是效法秦朝并在秦朝的基础上稍加改制而来。也就是说,汉朝实行的不是平民政治,依然是“敲剥”平民的秦政治。

  刘邦乘秦末之乱而起,以孑然一身猎获天子之位,心惊胆颤,惟恐主宰大权得而复失。从登上大位之初,就形成了对功臣们的猜忌。汉代的功臣,大多没有好的结局,尤其是汉初的功臣,结局多半凄惨得令人目不忍睹。

\

  萧何:第一功臣竟因这等小事几乎丧命

  在汉初的功臣中,丞相萧何算是幸运的,没有被处死。虽然没有被处死,但也是几入死局。

  相国何以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稾,为禽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下相国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之请吾苑以媚于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关中摇足,则关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今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帝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相国。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帝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王,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 (《资治通鉴》卷12)

  怿读如义,是愉快、高兴的意思。

  萧何因为长安地方狭小,耕地不足,就请求刘邦把皇家苑囿开放给百姓种植,反正空闲在那里也没用。刘邦大怒,就诬称萧何私受商人贿赂,把他关进了牢狱,而且还动了刑罚。大家面面相觑,没有人出来给萧何说话。几天之后,有一个姓王的卫尉忍不住问刘邦说:“萧相国究竟犯了什么大罪,受到这样的粗暴待遇?”刘邦回答说:“我听说李斯给秦始皇做宰相,有好的事情都记在始皇帝身上,有坏的地方都记在自己名头上。他可倒好,收受商贾的贿赂,又跑到我这里堂而皇之让我开放上林苑,讨好老百姓,我必须惩治他。”这位姓王的卫尉还真是不同凡响,竟敢面对刘邦这样的暴君直陈胸臆:“如果确实有利于百姓,向皇帝请求,这是宰相的责任哪!陛下为什么因此怀疑萧相国接受了开发商的贿赂呢?(笑声)那时没有这种名目,其实就是开发商。王卫尉接着说:当年形势那样紧张的时候,如果萧相国一动,那么恐怕关东已经不属于陛下了,萧相国不在那个时候下手,反倒在一切都安定了的时候收取商人的钱财,来败坏陛下的声誉,这可能吗?李斯作宰相欺上瞒下,秦始皇听不到批评的声音,所以才导致了国家灭亡。李斯阿谀皇帝,隐瞒过失,太过分了,有什么值得效法的呢?您这样怀疑萧相国,太小看萧相国了吧?”刘邦听了以后很不高兴,但是回头细想,已经杀了那么多功臣名将了,再这样做下去,恐怕没有人肯为自己效力了。于是就把萧何放出来了。萧何一向恭谨庄重,这一次竟然光着脚谢恩。可见在他心中,这次没有被杀,实在太侥幸了。他太了解刘邦了,这个无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哪里会考虑合不合适,应不应该呀!刘邦却又就此大耍手腕,说:“相国不用谢我,您没有什么过错。我之所以把您关进大牢,实在是想让老百姓知道您是贤相,我是昏君哪!”他关押萧何反倒成了为萧何争取民心了!真正是杀人魔王和阴谋高手哇!

  刘邦为什么这样对待自己的功臣和宰相?很简单,怕自己的权力受到威胁,不允许自己的权力受到任何可能的挑战!刘邦原本就是个流氓,诬陷别人是他的家常便饭,他根本不会因此感到内疚和不安。占据绝对权力的快感,使得像他一样的历朝历代的最高统治者们全都异化成了权力的奴隶。他们不再是人,而是已经摇身化为权力本身。权力已经把他们变成了魔鬼,无端的坑害别人,正是魔鬼的习惯性做法,一点都没有什么奇怪。

  虽然刘邦在即位之初的公元前202年夏天,招集群臣论说灭楚的原因时表现得仿佛很大度: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群臣说服。(《资治通鉴》卷11)

  这里的“填”字,是措置、安排的意思。刘邦自己觉得他比项羽能容人,比项羽会用人。所以才能最后战胜项羽。但是实际上他一直就把臣下当狗一样使用,与其说是会用人,不如说是会养狗。各位请看下面一段话语:

  始剖符封诸功臣为彻侯。萧何封酂侯,所食邑独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馀战,小者数十合。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顾反居臣等上,何也?”帝曰:“诸君知猎乎?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资治通鉴》卷11)

  刘邦在开始分封功臣的时候,因为封给萧何的稍多,武将们都有很大的意见,说他们自己披坚执锐,大小数百战、数十战不等,萧何没有一丝功劳,只是写个文件,发表个意见,怎么反倒比他们得到的封赏都多、都重。他们要向刘邦讨个说法。刘邦就举了一个例子,说:“各位都懂得打猎吧?”在打猎的过程中,追杀兔子等猎物的是狗,而指挥狗到什么地方去抓猎物,什么时候去抓的是人。你们这些家伙只能抓住兔子,只不过是狗而已,而萧何却是指挥你们去抓兔子的人。这个比喻虽然为萧何多得封赏找到了似乎合理的理由,但却不小心流露了刘邦在内心里对各位军事将领的看法。他真的以为这些人就是他豢养的猎狗。那么现在狩猎已经结束,还要这些猎狗干什么用呢?这也就是韩信、彭越、黥布等的下场和结局。实际上萧何一样是刘邦的狗,在刘邦的心里,他只不过是他豢养的狗群的统帅而已。否则萧何便不会因为一个不小心的请求,就身系大狱,几乎丧命。

  我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个词语,就是“剖符”,什么叫做“剖符”?古代帝王在分封功臣和诸侯的时候,拿一个竹符作信物,竹符就是竹片,因为用来表示信义,所以叫竹符,符就是守信的证据。把一块竹筒从中间剖开,分成两半,每半都写上相同的文字,如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封某某人为某某侯或某某官,帝王和被封赏的人各自拿一半,保存起来,表示信义,怕忘记了。就像今天的合同一样,一式两份,甲方和乙方各自保存以为凭证。剖符就是分封功臣。

  那么汉高祖为什么这样对待自己的功臣?各位可以先自己想一想。(稍停之后)其实很简单,他怕江山丢失,前面我已经说了。但是背后还有原因。各位试想一下,自秦朝统一,而后世帝王均以统一天下为法式,不论有德无德、有才无才、有能无能,都想统一全国。而中国古代的历史,其实不仅中国,人类古代的历史,多半都是用武力实现统一的。武力统一的结果,将帅携众兵以成功,在军队中威望高、影响大、地位也显赫。如此则新君登基,自然有后顾之忧,这是历史上的将帅身遭厄运的不可摆脱的原因。惟一的保身之法就是解除兵权,告老还乡。但是他们又不甘心这样做,更多的将军们都牢牢握住兵权不放手,他们以为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富贵和安全,实际上这样做的结果,正是在走向深渊,走向毁灭。武将除了能征惯战以外,对社会生活特别缺少见识,他们以为自己曾经立过战功,曾经被君主所仰仗。但却忘记了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另外,国家既然已经统一,君主自然不会保留那么多手握重兵的将军,统一的意志不允许有任何对于统一本身的要求相违背的事实存在。所以,尽管汉高祖残忍了一些,但是换了别人,也未必不这样做。如果汉高祖不这样大杀这些缺乏自知的功臣,那么刚刚统一的天下很快可能就会再度分崩离析。所以刘邦的做法虽然卑鄙和残毒了一些,但是这样的做法似乎也没有更多可指责的地方,我们只能就其解除对于统一国家的潜在威胁的做法,也就是方法加以分析甚至批判。但是,战争结束以后,手握兵权的武将问题一定是要解决的,这是国家安全、稳定的客观要求,尽管它被夹在君王独断专行的个人欲望里面,好像就是他自己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才这样做的一样。

新闻排行

推荐新闻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图说湖湘更多»

男童在台上表演突被男子抱走 尖叫:他不是我爸
尿毒症妈妈坚韧自救 检察长爱心接力相助
明年晚婚假才3天?新人抢闸预约欲12月31日前结婚
郑州6334人包饺子刷新吉尼斯 3年6刷纪录被疑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