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生产的总体情况:中国的捕捞业连续多年已经处于一种零增长的状态,水产养殖也开始进入饱和状态。加工业增速明显变缓,在连续15年出口增长后,2015年首次出现进出口负增长。人们的消费也日趋理性。总之,中国渔业到了由量变向质变的节点。
捕捞渔业转型:中国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了空前的高度。海洋捕捞产量继续降低,对海洋资源的依赖和压力将得到缓解。提高海洋捕捞的商品率,让捕捞产品享有更高的价格,让从业者具有更高的收益是转型的目标。
水产养殖业转型:从传统的养殖方式向生态养殖方式过渡。现在,中国水产养殖产量约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74%,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内,这一比例将增加到 80%,这一比例的提高是建立在捕捞产量继续下降的基础上。传统的粗放养殖渔业已经走到了尽头,高产低效的养殖模式已不再是提倡的模式,养殖业必然要转向生态、高质量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水产品加工业转型:近年来,中国愈发重视环境保护,加工能力过剩和原料短缺的矛盾日益明显。企业贷款问题依然存在,用工成本逐年增高。加工业必须转型,面向国内巨大的费潜力,注重提高质量,从水产品加工早期的增量转向做优。针对出口,在国际分工中向下游分销渠道转移。
水产品贸易转型:中国水产品的国际贸易份额在全球比例最高(15%)。2015年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牵头首次发布了《水产品消费指南》。鼓励消费:国内外认证的产品,包含MSC,ASC,BAP,有机认证,绿色产品认证等;低碳水产品,例如鲤鱼、鲢鱼等;碳汇渔业,包括藻类、贝类等。
转型升级需要行业共同解决:中国渔业需要转型升级,中国水产养殖业需要向可持续方向发展。我们需要建立兼顾生态环境、低生态足迹、健康的养殖模式,逐渐向可持续方向发展。市场需要更多高附加值的水产品,加工副产物以及低值海洋生物也需要高值化利用。随着中国渔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水产品质量将更加安全可靠,同时中国的市场准入制度在未来将建立并逐步完善。只有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考虑可持续渔业的发展,中国才会在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行业的整体发展,需要行业人士讨论参与、共同努力。这也是中国水产加工与流通协会在2015年牵头举办“亚太水产养殖展览会”与同期系列行业专题研讨会议的初衷。

2015年亚太水产展同期会议
2015年,来自16个国家或地区的水产届人士共聚厦门,展示最新养殖产品及技术。“全球水产养殖论坛”、“第七届中国对虾产业发展研讨会”等17场精彩的主题会议及活动也第一次系统地探讨了水产养殖领域诸多话题。
亚太地区是全球水产养殖的核心地区,中国又是亚太水产养殖的领导者。亚太水产养殖展览会的定期举办,将推动亚太乃至全球的水产养殖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的交流展示和商贸活动,驱动产业升级,助力水产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2016年亚太展将继续在厦门举办,展示范围涵盖水产养殖全产业链,从苗种、饲料,技术、设备、加工、运输,直到最终产品。会议包含“全球水产养殖论坛”、“工业化养殖论坛”、“e路生鲜冷链物流培训班”、“BAP贝类养殖认证” 等,不但关注行业变化,同时展望行业发展的动态,是亚太乃至全球水产养殖界的一次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