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去高校当老师,民办高校要硕士学历,公办的高校都要求博士。当老师又要有基本的教师资格证,还需要取得普通话二级乙等(80分以上)合格证书、教育心理学合格证书、教育学证书。
黄佳说,是因为缺乏职场安全感,才考那么多证的。每次考证,他都有点被逼无奈。在2013年进入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前,他从粮食局跳槽,先后去了七家单位。这期间老婆生病,为了克服家庭困难,他又在外兼职做一些财会课程的培训导师。
“除了当年进粮食局是靠我爸的关系,我在社会上没有任何背景。只有多考点证书,让大家知道我是有证的,关键时刻才会理直气壮。”黄佳说。
4年的课程读了12年
在所有证书中,黄佳的本科毕业证和普通话二级乙等证书耗费的时间最长。
1990年,黄佳通过成人自学考试,进入暨南大学会计学专业读本科,原本4年的课程他读了12年,其他成绩都很好,每次都因为英语成绩“卡壳”,迟迟不能毕业。2002年,教育部出台规定,如果英语不过关,可以用其他三门选修课的课程学分来抵英语的14个学分,黄佳因此毕业。
普通话二级乙等合格证书更是耗费了黄佳15年时间,从2000年到2015年,黄佳连考15次,直到去年才通过。有多次考试,黄佳的成绩都是79.5分、79.6分,距离80分的合格线仅一步之遥,这让平常操着“广式普通话”的黄佳埋怨不已:“我本来就是广东人,为啥要求我的普通话和北京人一样标准?”
黄佳说,他的高级经济师、高级培训师和会计学教授证书,都是在外省考上的,原因是在广东太难考了,考了多次都通不过。每次去异地考试,黄佳都会站在考场前留影。黄佳说,“至少我可以拍胸脯说,这些证书都是我自己考的,不是买的。”